倪海厦伤寒论讲义第 33 章

倪海厦 / 著
 加书签  朗读 滚屏

考虑里证,承气汤的症状是热实,有热也有实,所以承气汤里面有去热的药,也有去实的药。

【收藏书屋,防止丢失阅读度】

如何知是寒还是热,看小,小就是寒,小黄就是热,们用承气汤,怎么知什么时候

止,就是看小。「黄」张仲景并没有真正去分寒热,去实黄,把去热的药

黄,就可以去热实,所以承气汤里面的黄是去实,黄芩黄连都是去热的药,如果病

寒实,也是实,也是有东西堵到,但是这个堵到的乃因为肠子,所以如果是寒让堵到

通的,开去寒的药,让肠胃蠕恢复功能才行,把去寒的药加黄就可以去寒实,譬如

辛、附子都是热的药,这样就清了。所以方的时候,确定到底是寒实还是热实。

六二:「伤寒」,发,解半许,复烦,脉浮数者,可更发,宜「桂

枝汤」主之。

给病黄汤发,半天以烦起了,这时候脉浮数者,脉很浮数就代表面的黄汤

开太了,黄汤去发了些表寒,结果还有些表寒在里面,没有排掉,但已十二小时,半

天了,黄汤药没有了,药多也是十二小 时,病现在又回头了,病有点烦,就代表血

还是很热,没有全发,但是面已经被发表了,毛孔已经开了,就再用黄了,因为 脉浮数,就代表还是有表证,用桂枝汤去它。

六三:凡病若发,若,若,若亡津,阳自和者,必自愈。

,法的应用,可以用在病中风的时候,痰涎塞住,被西医在「天突」的地方开洞痰,

无法针,只能用药,汤熬得很浓,药去的时候,边喝边痰就了,把药也了,再

灌再,再再灌,没有痰了,药就去了,这就是用药去急救,这就是法。

阳自和者,就是胃气自己回复回了,所以小孩冒发烧,都没胃,青龙、小青龙在用

,逆旦小孩说子饿,就是有救了。也可以从寸脉与尺脉都有胃气,看病阳自和与

否。这个时候虽然亡津,但是张仲景的观念是,让病自己痊愈之,开滋补的药;等到病 健康的时候,才可以吃补药调养。

、被、被的时候,津就很少了,如何知脾胃功能恢复了?第脉,息四至,

就是有胃脉,第二,病会微微的发,第三,病觉到饿,第四,的比较薄的现象。

第 47 页

2010-05-09 定稿

倪注《伤寒论》

六四:,复发,小利者,亡津故也。勿治之,

得小利,必自愈。

再发,了之,会造成里虚,所以开承气汤能开太重,恰当,如果发表太,造

成病里虚,里面就是虚,表就是阳虚,这时候津亡了,肠里面都没有津了,怎知病没有

了?因为病减少了,小只有点点,如果病神好,就用开药,让病自己好,

等到小正常了,就好了。如果病好,才开药去治疗,如果很危险了,如已昏厥了,开

「四逆汤」去救。 用了法与法之,怎么知去掉了没有,就是看病渴与否,如果病舄,就

是病已经去了,再给药了;如果没有渴,才考虑再。所以像是开十枣汤这种药,般都

只开剂,剂吃完之,问病渴,渴就再给药。

六五:,复发,必振寒,脉微。所以然者,以外俱虚 故也。

了以,里面就虚掉了,然又复发,阳也虚掉了,如果病有振寒的现象,发冷、手

冰冷的现象,这时候的脉,可能息二三至,脉跳得很慢又很微弱,就知外俱虚,

外都虚掉了,这时候常常用到四逆汤。

外俱虚,即阳两虚,则「四逆汤」」重则「四逆加参汤」。参在这是补气的,在张

神景的观念参是专门对肠胃功能的,所以心痞的时候常常用参,甘草姜是对脾阳,附

子是对肾,让脾阳和肾阳恢复,因为胃功能好,所以再加去,让胃也好。

六六:,复发,画烦躁得眠,夜而安静,呕,渴,

无表证,脉沉微,热者,「姜附子汤」主之。

经】:昼是气、夜是血,昼是阳、夜是。如果很好,天有问题的时候,

定是阳足。如果天很好,晚有问题的时候,定是足,所以利用病的画夜 好,是阳足还是足。

,复发,这病又发表,造成病烦躁得眠,就是阳虚了,阳虚了

虚逆热就往跑,往冲冲到头部,冲到部,冲到头部就是觉,冲到部就烦躁,夜而

安静,到了晚又很好,呕,代表肠胃没有问题,渴,津也没有丧失掉,无表证,脉沉微,

热者,就是阳虚掉了而已,姜附子汤主之,姜是壮脾阳的,附子是壮肾阳与心阳的,阳

补阳就好了,用炙甘草补津,所以这条辨是完全的阳虚证,完全正常没有问题,所 以药必多用。

大家正在读